用好红色资源“活教材” 打造立德树人“大课堂”——学院开展“馆藏里的思政课”暨馆校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活动
11月16日上午,迎着绵绵细雨,学院师生赴淮海战役陈官庄地区歼灭战纪念馆开展“馆藏里的思政课”暨馆校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活动。
活动伊始,纪念馆中一件件珍贵的革命文物、一幅幅逼真的战斗场景复原图、一段段详实的史料记载,将师生带回那个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年代。在讲解员的深情讲述中,大家了解到淮海战役陈官庄地区歼灭战的艰苦卓绝与伟大意义;了解到淮海战役期间中央军委英明决策、总前委卓越指挥、参战部队英勇善战、人民群众全力支前的辉煌历史。
青山埋忠骨,翠柏勉英魂。置身烈士墓地和烈士单身墓群,师生深刻体会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思想政治教育系副教授叶长德表示,党的恢宏历史不只记载于文献书籍中,还蕴藏于各种实物史料、文物遗迹、纪念场馆之中,是开展学习教育的宝贵资源和精神富矿。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运用好红色资源,发挥革命遗址遗迹、革命博物馆、纪念场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教育作用,让旧址遗迹成为党史“教室”,让文物史料成为党史“教材”,让英烈模范成为党史“教师”,用好红色资源、规范红色教育,讲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在淮海战役陈官庄地区歼灭战烈士纪念碑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党支部书记、主任代长彬带领党员教师重温入党誓词,并与淮海战役陈官庄地区歼灭战烈士陵园管理处王小玉共同为实践教学基地揭牌。
英雄是一面旗帜,指引方向;先烈是一种力量,激发斗志。马克思主义学院社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负责人武兰静同学表示,这次实践活动是一次意义非凡的心灵洗礼和思想升华之旅,要努力学习先烈们以身许党的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把爱国情、报国志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用滚烫的爱国之心、浓烈的家国之情,实现人生价值、展现人生风采。
(文:代长彬/图:彭凡/审核:唐建兵/审校:陶沙/终审:马元斌)